您的當前位置: 中國鍛壓網 > 資訊中心 > 正文|
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一直在上升。2013年,中國進口了約3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8%。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80%。目前,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35%,但增長迅速。中國為保障能源安全,需要采取“進口多元化”的策略來分散風險。當前,中國的原油進口來源地主要是:中東(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阿曼等)52%,非洲(主要是安哥拉、蘇丹)23%,前蘇聯地區(主要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10%,南美地區(主要是委內瑞拉、巴西)7.2%,亞太地區2.3%,以及其他地區。由此可見,中東地區是中國的主要石油來源地,但是該區域近年來局勢動蕩,直接影響中國的石油進口安全。與此同時,約80%的原油進口量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這被視為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俄能源合作有助于降低進口風險,提高中國的能源安全。 中俄天然氣協議是中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重要一環,基本完成了中國天然氣通道的“四角戰略”(西北、西南、東北及海上通道)。該“四角”通道具體如下:西北(中亞天然氣管道),西南(中-緬天然氣管道),東北(中-俄管道)以及東海通道(LNG進口)。四大通道將保障中國天然氣來源的多元化,并能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同時,能源通道布局的形成有利于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使能源進口的渠道、來源和種類多元化。 中俄合作將擴展到其他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將會進一步擴展到其他能源領域。在該協議之后,另一條規劃中的輸送能力達300億(立方米/年)的中俄天然氣管道可能也會盡快得到落實。天然氣合作將會成為未來中俄羅斯能源合作的重要方面。除了油氣,兩國之間的能源合作將會擴展到其他能源領域,包括電力、煤炭、核電、甚至能源設備等各個方面。 目前,俄國INTER統一電力公司計劃向中國出口電力,向中國輸送電量將逐步提高到每年600億千瓦時。該項目計劃在俄羅斯境內建設總裝機容量達10800 MW的發電項目和3400公里長的交直流電網,國家電網公司將參與俄羅斯的電網改造工作。另外,俄羅斯聯邦電網公司還和國家電網在2010年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在提高電網設施運行的效率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推廣新技術方面開展合作。 中俄還力圖共同解決俄煤向中國出口的基礎設施問題,俄愿擴建包括瓦尼諾港、東方港和波西耶特港在內的項目。2009年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實現在開發煤炭資源、通過海運和鐵路運輸提高對中國的煤炭供應等方面的戰略合作。INTER統一電力公司與神華集團合作,計劃在俄境內建設一個煤炭液化和煤炭合成液體燃料的工廠。俄公司同中國采礦和出礦設備生產商的合作也在不斷擴大。2009年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的企業共采購了約1300萬美元的中國產設備。 核能領域方面,中俄兩國的合作項目主要是田灣核電站的建設。田灣核電站地點在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田灣。一期工程是兩臺裝機容量106萬千瓦的機組,都已于2007年投入商業運行,遠期規劃是800至1000萬千瓦,將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核能發電站。2008年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簽訂了備忘錄,雙方將在中國合作建設一個包括兩臺800MW機組的核電站,每個機組包括一座BN-800快中子反應堆。 能源合作基本上還是誰更需要誰的博弈 當然,中俄能源合作不容易,現實中有許多問題,過去進展也相對緩慢。雖然,中俄能源互補性強,但是,能源合作基本上還是誰更需要誰的博弈,而不完全是簡單的商業行為。 首先,中俄雙方關于天然氣管道鋪設線路的問題爭執多年。俄羅斯希望在給中國東線輸氣的同時,能夠利用分支輸到日本,韓國,以形成中日韓三方的制衡,并利用這種制衡關系攫取更大的經濟利益。而中國則希望能夠建立東西兩條穩定的輸氣管線,獲得穩定的氣源,以實現供應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外依存度過高帶來的風險。 第二,中俄能源合作矛盾的關鍵還是體現為價格之爭。天然氣價格因素一直以來都是中俄天然氣合作的主要障礙。俄羅斯一直希望能夠以出口歐洲的價格賣給中國,而中國方面堅持較低的價格的態度也很強硬。除了天然氣之外,雙方在電力出口價格方面也一直存在分歧。利益所在,這個問題不可避免,但不是不能解決。 此外,其他問題還包括:首先,俄羅斯可能不希望對中國能源消費市場有過強的依賴,而中國與俄羅斯合作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能源進口過于集中的風險,與俄羅斯的合作同樣有對外依存的風險。其次,企業方面,對于雙方國家戰略做出的決策沒有執行激勵,這是由企業和國家的根本利益不一致所造成的。企業更關心合作帶來的利益,而雙方國家關注更多的是能源政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的好處。再次,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還不成熟,這個可以在今后合作過程中得到解決。最后,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多集中在傳統能源領域,在新能源方面雙方缺乏火花。 當然,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除了眾所周知的價格問題,兩國企業間的有效合作模式尚不成熟,但這可通過加深理解和合作而逐步得到解決。中俄都需要加強合作以應對未來國際能源供應格局的可能變化。中俄能源互補性是能源合作的基礎,兩者之間由于相互需要而進行的能源合作,無論目前有多少障礙和困難,在今后合作中都可以通過磨合得到解決。比如說中俄可以采取更加開放的合作,通過合資的模式,俄羅斯出資源,中國出市場,共同盈利。因此,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符合兩國利益,盡管有短期的問題,但長期深入合作或不可避免。(兵工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