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
2015年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強調,中國制造今后要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
“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與挑戰
3月21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新常態下的創意經濟”經濟峰會在京召開。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在“工業4.0先進制造新標桿”主題論壇上發表了題為《“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與挑戰》的演講。
著力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
從中長期來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業強國,關鍵也在于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
新能源汽車是智能汽車最好的載體
“汽車產業的發展情況相當不易,在經濟增速換擋、增長動力轉換、結構調整之時,汽車行業仍然取得了比較快的發展,說明中國的汽車產業是有競爭力的,整個市場是有活力的,中國經濟是有韌性的。其中,特別喜人的是新能
李毅中: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工業承擔著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重任,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主要依靠創新驅動,這是提升生產力要素水平的原動力。而制造業服務化是工業化的戰略取向。他同時指出,針對近年來工業出現的“脫實向虛”傾向,
年中有望趨穩 機械工業或增速8%左右
今年初我國機械工業將延續2014年的下行趨勢,但下行將逐漸趨緩,年中有望趨穩。全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在8%左右,利潤增速在10%左右,出口增速在6%左右。
王瑞祥:把握新常態下機械工業發展新趨勢
我國經濟進入了發展新常態,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促進工業健康發展
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近年來,全國工業戰線圍繞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這一中心任務,開拓創新,工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
轉型升級歸根要靠創新驅動
日前,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廣東調研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在此大背景下,企業一定要把握好創新驅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大方向。轉型升級歸根到底是要靠創新驅動,要著重關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
我們到底差在哪
若形成不了真正的務實、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那所有浮在表面的東西就將失去根基,最終頂多能成為一個漂亮的花瓶,企業真正想實現提高產品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也就不可能達到。
轉型不及時將折戟沉沙
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這一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國內一些行業正經歷著增長放緩、效益下滑、競爭激烈等調整期陣痛,如何認識、適應最終引領新常態成為我國產業界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重大挑戰。
打造新常態下工業升級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我們必須
汽車產業發展需要新思維新路徑
第三次工業革命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已經初露端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王曉明認為,中國作為汽車后發國家,應該抓住機遇,探索符合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方向的新模式、新路徑。